半岛体育新华网北京12月9日电(记者 冯文雅)“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向未来,主流媒体如何赢得年轻人?”
12月8日,“守护理想之光——好记者高校行”系列活动中国传媒大学场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在活动现场,师生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围绕这一话题,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社交媒体运营室主编徐丹、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青年事业部负责人王龙和中国青年网融媒体中心主任杨月三位资深媒体人分享了经验体会,并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应对之策。
近年来,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网等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发展,紧跟时代潮流,做了诸多新的尝试和探索,“爆款产品”屡屡刷屏。在活动现场,三位媒体人就分享了很多创新成果和亮眼产品,令传媒大学的师生们直呼“哇塞”。
“我们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产品的年轻化,内容的年轻化”,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青年事业部负责人王龙介绍说,面向青年,新华社推出了《学习故事绘》系列漫画,这是主流漫画的成功实践;还有大学校长访谈节目《大学问》,在对话中答疑解惑,形成正向引导;由新青年发起的中国青年媒体矩阵已经覆盖1000所高校官方账号,真正实现了千万青年、千所高校同频共振,跨界联动……
“如何让我们的表达和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更好地连接,是媒体人一直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国青年网融媒体中心主任杨月以“中国人的故事”为例介绍说,这个系列作品不断创新突破,让主题报道变得生动活泼,成为紧扣青年现实,表达青年心声半岛体育,走入青年内心的暖心产品半岛体育,未来将打造综合运营平台,让青年参与进来,引领青年。
“年轻人在哪儿,我们就要在哪儿”半岛体育,杨月认为必须读懂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在一块玩儿的过程中尝试去引导。
“老师们的分享新鲜有趣,充满奇思妙想,打开了我的视野”,参会的传媒大学学生王子涵在接受采访时说,主流媒体在不断探索和走进我们年轻人的世界,为我们搭建深度参与、交流的平台,越来越“懂”年轻人了。
“媒体仅仅做到‘懂’是不够的”,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社交媒体运营室主编徐丹认为还要通过让用户“亲自参与,置身其中”,分享从中获得的归属感半岛体育、参与感、认同感和美感半岛体育,从“懂我”升级到“有我”。
他介绍说,近几年,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的时光博物馆以流动大篷车、邮轮、列车、无人机等为主要形式在全国范围开展巡展活动,仅2019年累计行程就超过1.6万公里,累计参观人数超数十万人。成为带着用户一起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的经典之作、重大主题宣传的创新之举。
随着一批批展现创新成果的新闻产品不断走进年轻公众视野,打动年轻人的不仅是生动有趣、高品质的产品,更有产品背后的热爱与坚持。参会的传媒大学学生曹景秀接受采访时说,“原来对新闻事业和新闻理想的热爱和坚守,是在对于每一条新闻的用心和认真上。”
谈到这次活动的主题“守护理想之光”,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青年事业部负责人王龙说,“我们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极致,用短暂的青春为这个行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个世界已经如此丰富了,让丰富的世界年轻化也是很酷的一件事情。”
中国青年网融媒体中心主任杨月结合自己的职业体验说道,“我觉得自己被光照亮,然后去发光照亮更多人,我时常为这个职业而感到幸福。我走进采访对象的生命,从他们的身上找到力量,在创作的过程中获得滋养,获得扎根生活的热情和勇气。”
“三位媒体老师都是理想的守护者,希望我们也可以像前辈们一样,为热爱的事业发光发热,追逐光,成为光,发散光。”参会的传媒大学学生王子涵在接受采访时说。